首页 / 资讯 / 正文

承继荣光 不负重望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10-08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高质量发展纪实

  ◎  张丽辉

  75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地质事业是共和国发展的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中,饱含着对地质工作的肯定和殷切期望。自1958年建队以来,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六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探获金资源量2860余吨,助力我国连续第17年保持全球第一产金国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英雄地质队今天的成就得来不易,是一代又一代六队人努力奋进不断拼搏的结果。

  书写辉煌成就,在服务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展现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自六队成立之日起,六队的事业发展就与共和国的成长同频共振,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和功绩。这些令业内人士感叹的辉煌成就,我们可以用数字来勾勒出它的一个侧影。

  这个辉煌成就,体现在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毛泽东同志曾讲,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1957年,党和国家发出了“大力发展黄金生产”的号召。正是在这一背景下,1958年1月,六队的前身在胶东成立了,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为新中国寻找黄金。因此,六队从一成立,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一代代六队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攻坚克难,构建起“省内、省外、海外”三线联动地质勘查格局,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使命担当。截至目前,已累计探获特大型以上规模金矿14个,大、中、小型金矿128个,探明金金属量2860余吨,约占全国已探明黄金储量的1/5,书写了我国找金史上的一个个精彩华章,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个辉煌成就,体现在科技赋能发展成效的不断提升。曾有一段时间,我国地质勘查主要依赖的是国外的技术,找矿使用的都是苏联教科书上的洋理论,简言之就是“大断裂带只导矿不储矿”。这一理论,不仅束缚着我国黄金勘探工作者的脚步,也成为国家黄金资源供给长期徘徊的一个重要根源。在这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突破困局的正是六队。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长期探索,六队先后在莱州三山岛和焦家探获2个大型的新类型金矿,首创了“焦家式”金矿成矿理论,一举打破国际认定的“大断裂带只导矿不储矿”的金科玉律,揭开了我国黄金勘探史上的崭新一页。1985年,六队凭借《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效果》荣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摘得了我国科学界的最高桂冠。截至目前,六队已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以上找矿奖、科技奖70余项,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这个辉煌成就,体现在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的不断涌现。从66年前的那个春天,那支94名“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挺进招远玲珑深山开始,勇敢无畏的六队人就磨炼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顽强意志和坚毅品格。他们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钻进荆棘险峻的深山老林,摸进犬牙交错的百年老硐,攀登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深入人迹罕至的沙漠荒野,也曾住过牛棚马厩,甚至有的队员把生命都奉献给了地质事业,但六队人始终高举“许党报国”的大旗勇往前行,将论文写在戈壁原野大地山川,奉献青春,将汗水挥洒在野外一线,且人才辈出,现已培养出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泰山学者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先模人物80余人次,以“一马当先”带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涌现,进而呈现“万马奔腾”,原来不足百人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锻造出一支忠诚担当、能谋善战、素质过硬、事争一流的地质铁军,筑就了六队地质基业长青、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石。

  凝聚团队力量,走英雄地质队特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六队之所以一路辉煌,成功的经验在于,扎根祖国大地,在找矿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坚持党的领导的爱国奉献之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面对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黄金资源的迫切需求,六队这支刚刚组建起来的地质队伍,在缺资料、少图纸,没有任何经验,装备又极其简陋的情况下,经过艰苦奋战,在濒临绝境的玲珑金矿田相继发现了48条含金石英矿脉,迈出了为新中国寻金探宝的第一步。经过长年累月跋山涉水、接续奋斗,六队已成长为全国找金最多的地质队,先后荣获“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全国模范地勘单位”“黄金勘查功勋队”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50余项,成为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唯一的“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这些辉煌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什么?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六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前进方向,凝聚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磅礴力量,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找矿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找金奇迹。

  这是一条坚持科技引领的开拓创新之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以科技创新引领的技术文明进步,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进入新世纪后,深部找矿成为困扰整个地勘行业的“拦路虎”,特别是胶东半岛东部地区,找矿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胶东半岛东部地区金矿勘查有了“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说法。为打破瓶颈,依托六队建设的“山东省地矿局深部找矿创新团队”,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及不断攻坚探索,提出并建立新类型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床式,这是胶东地区继玲珑式和焦家式金矿之外发现的又一重要金矿新类型,突破了“碳酸盐脉中基本不含矿”的常规认识,有效拓展了找矿视野和空间,尤其为在胶东盆地盆缘地区找矿提供了现实依据。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地质工作者在烟台辽上深部发现一座69吨的特大型金矿,在威海西涝口地区探获一处近50吨的大型金矿,相关科研成果荣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从三山岛探获首个蚀变岩型金矿,到莱州寺庄打响“攻深找盲”第一枪;从成立地质综合研究组,到构建起“62211”创新平台矩阵;从全国率先实验推广小口径钻探,到累计钻探进尺500余万米并屡破孔深和效率纪录……六队人与时俱进,不断“破冰”,总是走在地勘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在开拓创新中激发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这是一条坚持优良作风的艰苦奋斗之路。骄人成就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良好的工作作风与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六队人从1965年冬顶风冒雪登上三山岛开展踏勘,到1969年成功探获我国第一座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提交金矿储量60余吨,再到1977年全国第二次金矿地质会议上正式命名确立“焦家式”金矿理论,直至1985年荣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前后经历了20年的时间。六队人用事实证明,地质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找矿理论创新,需要地质工作者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恒心和毅力,保持十年甚至数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耐心。六队无论是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阶梯式成矿模式等找矿理论的相继提出,还是2023年成功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地勘单位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无不饱含着一代代六队人的心血,这是他们坚定信仰接续奋斗的结果。不慕虚荣、不计名利,攻坚克难、矢志奋斗的优良作风,正是六队人干事创业的内核力量。

  擘画宏伟蓝图,坚定奋力书写新篇章的信心

  六队的发展之路,是坚守地质报国初心使命之路,也是坚定“四个自信”之路。理想崇高,那么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从哪里来?

  信心来自时刻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探获“金山银山”的高远志气。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资源安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行业早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六队自觉扛起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重任的大旗,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先后承办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座谈会”、沿黄九省(区)创建联盟大会、新一轮金矿找矿突破战略联盟成立大会等会议,与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等多家单位开展联学共建、举办先锋对话会,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构建协同机制,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贯彻落实山东省地矿局与新疆地质局等单位的战略合作协议,抽调精干力量在新疆、青海、贵州等西部省份设立分院、办事处,组织专家团赴西部开展“科技万里行”活动,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业权获取转化、地质找矿理论创新等方面广泛合作,千方百计找大矿、找好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能源资源保障。新形势下,六队将牢记嘱托,加快地质勘查从传统矿产向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转变,从陆地向海洋转变,从境内向境内外并举转变,助力我国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信心来自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守护“绿水青山”的铮铮骨气。作为经济建设的开路先锋,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全力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为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服务。进入新时代,六队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从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地灾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转型升级,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擦亮生态文明底色,六队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山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典型案例”,助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和威海市“千里海岸线”城市建设,完成首批国家级绿色勘查示范项目——海洋牧场地球化学调查,为海洋项目绿色勘查提供“山东样板”。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六队将进一步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信心来自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全心服务“人民江山”的深厚底气。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初心使命是六队人的政治追求和精神品质,更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政治优势。在六队的奋斗史中,一批批始终把党和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中的先进榜样不断涌现。选择坚守,“国家给我们的任务是找金,离开野外找什么”的张裕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为国找矿,受点伤不算什么”的毕建亭,被砸断颈椎造成终身残疾,却始终热爱着地质事业,无怨无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修章,扎根野外默默付出,与机台陪伴了几十年;“只要能去找矿,我立马背上包就走”的舒记德,虽只能听着孩子在睡梦中喊爸爸,但为了找矿他随时准备出发……他们身上无不体现着坚守初心、甘于奉献、苦干实干的高尚品格和为民之心。正因为有这样一大批普通平凡而优秀的地质队员,六队定将在党的团结带领下继往开来,不断开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回首曾经的流金岁月,感慨万千;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意气风发。面对当前世界所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加快培育发展地质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是历史赋予地质人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新起点上,地质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地矿篇章而不懈奋斗!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