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活一盘棋
——陕煤集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纪实
◎ 梅方义 汪琳
入秋时节,矿业公司的生态公园内,苍翠黛青扑面而来……近年来,陕煤集团累计投入资金约35亿元,治理75万亩采煤沉陷区,累计开展470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及相关工作,在绿水青山间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答卷。
如何将沉陷区治理、矸石山治理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依托?陕煤集团立足各矿区自身禀赋,多措并举构建生态修复治理体系,促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为有效解决采空区地面耕地塌陷等问题,2022年以来,彬长矿业胡家河矿联合彬州市相关单位在义门镇豆家湾社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工作。经过治理后,豆家湾社区农耕土地初步形成了“田块规则化、道路网络化”格局,构成了稳定性强、生产水平高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使当地农户年增收160余万元。
蔬菜大棚
与此同时,柠条塔矿业绿色田园综合体工程建成,先后将采煤沉陷区缓坡建成梯田种植区、原始林地提标建成经济果林区,搭配适宜的地被植物及林果树种,形成整体规模效应;张家峁矿业在采煤沉陷区修建现代化农业大棚及养殖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形成绿色发展旅游区、锦绣农业生产区、田园生态林业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空间布局;红柳林矿业在治理采煤沉陷区的基础上,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工程,打造多点衔接的空间布局。
近5年,陕煤集团各矿区形成了“整体搬迁+小流域治理+生态旅游”“土地流转+生态农业+经济林业”“农户合作+休闲旅游+生态农林业”“专业公司+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四种生态治理模式,不仅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为企业发展打开了新赛道。
开展矿区生态修复,技术是关键。陕煤集团所属曹家滩煤矿地处黄河沿岸的榆神矿区,位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赋煤条件得天独厚,但毛乌素沙漠东南缘为沙丘沙地和风沙滩地,生态环境脆弱。
曹家滩矿业公司立足区位现状,统筹做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通过建设生态蓄水池、加强科技净水应用、精细企业生产等举措,坚持科技创新和管理约束“两手抓”,一方面强化生态补水基础设施,拓展林草地田灌溉水源,实现多种野生动植物“落户”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应用技术手段精细生产活动,通过红土垫层缺失区隔水层再造这一创造性技术措施,有效保障了表层土地复垦、植被修复,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第一批)》,并在甘肃等地推广。
不仅如此,陕煤集团陕北片区千万吨级矿井集群还开展了多项技术研究:红柳林矿业公司开展了“植物固碳和采空区二氧化碳吸储关键技术”,柠条塔矿业公司开展了“海绵土壤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张家峁矿业公司开展了“千万吨矿井‘智能+’生态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系统建设,小保当矿业公司开展了“采空区地表沉陷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新时代行业发展优势格局,陕煤集团全力推进“数字生态”体系建设,推动环境监测和修复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2021年底,陕煤集团所属36对生产矿井全面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的搭建,并上线运行。截至目前,设置监测点1300余个,监测面积超过2000平方千米,实现了全天候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实时自动监测、智能分析。
作为上线运行的国内首个“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大数据平台”,该系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5G网络等信息技术,融合空天地立体动态监测网络,推进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
陕煤集团还推动矿区生态与碳汇减排协同发展,建成绿色矿山27对,在黄陵、澄合、韩城、陕北、榆北5家矿业公司实现了“绿色矿山”全覆盖,始终以实际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