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
——江苏省水勘院绿色发展纪实
◎ 石晓磊
烟花三月,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境内,一群来自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以下简称“江苏省水勘院”)的“水上勘察铁军”正在海上平台紧张忙碌着。
据悉,牟平海上风电是目前山东省离岸最远、水深最深、淤泥最厚的项目。该项目并网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0.7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2.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9.58万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注入绿色动力。
“海上勘察,简单来说就相当于中医上的把脉,脉象的浮沉虚实反映了人的身体状态,而通过钻探取样获取的岩土各项技术参数,可以真实反映海域地质状况,从而为后期的设计和诊断提供依据。唯一和把脉不同的是,勘察对速度有着更高要求,当然,这也是由风急浪高的水上作业特点决定的……”项目负责人简单介绍后又投入到忙碌的作业指挥中。
江苏如东海上风电项目
兴产业,紧牵发展“牛鼻子”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有数据显示,以风电、光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投资未来10年年平均增速为8.5%,以抽水蓄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设施投资未来10年年平均增速为15%。
江苏省水勘院按照“产业为先,项目为王”的原则,以项目为落脚点,立足“海上风电”新兴产业,聚焦“地质环境与生态建设、地质工程与技术服务”,抓住产业新机遇,以项目带动产业,促进产业升级。自2018年承担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以来,江苏省水勘院先后参与了江苏如东海上风电、福建平潭长江澳海上风电、广东粤电沙扒海上风电等一批有影响的重特大项目。如作为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如东海上风电,建成后年上网电量约为97亿千瓦时,相当于近400万户家庭一年的基本用电量,与传统燃煤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3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64万吨。
随着福建、广东、海南及江浙地区大规模沿海海上风电项目的实施,水域项目已成为江苏省水勘院近年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为“双碳”目标贡献了地质力量。仅“十三五”时期,江苏省水勘院就完成风电项目70余项,合同额2.32亿元。过去的一年,该院承接水域项目金额达到1.46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经济下行,投资放缓的大环境下,江苏省水勘院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逆势增长的奇迹。
重创新 点燃发展“强引擎”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的专业地勘队伍,唯有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才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战略部署,也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促进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是我们不断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江苏省水勘院院长高长岭在江苏省地质局交流座谈会上说道。
近年来,江苏省水勘院围绕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和推进地质事业高水平发展,作出了系列安排部署。加大研发科技投入,更新设备仪器,依托“海洋地质调查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平台”,加快海洋地质调查工程技术方法的研究、创新和应用;着力攻关破解近海地质调查、围海造地、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共性技术和转化应用瓶颈问题,推动 “高新企业”成果转化,加快“海洋地质工作创新平台”成果“固化”“物化”,持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亲临江苏考察,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生态文明建设,并围绕运河之水、北调之水、长江之水的保护和开发寄予厚望。江苏省水勘院围绕地质主责主业,以建设大地质,服务全社会为目标,除了海上风电项目的实施,还在地质灾害治理、地质信息数据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和尝试。一是构建立体式、全方位基础数据同步获取体系。加强无人机和智能化、轻便化、模块化海上作业平台建设,实现了内外业数据同步对接。二是以承担淮安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为契机,推进淮安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对地质灾害实行动态监测,打造智能化的预警系统。三是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地质资料集成研究和共享服务应用。
留人才,厚植培育“黑土壤”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留住人”是苏北地区地勘单位工作推进的重点难点问题。近几年来,江苏省水勘院也在不断探索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特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等,不断破除“唯资历、唯论文、轻能力”选人用人标准。“打铁还需自身硬”,引才还需育才,在人才培育方面,江苏省水勘院坚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量身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进行“导向性”“订单式”培养,避免“填鸭式”培育。他们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围绕重大理论、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等开展研究,与国内重点高校进行人才联合培养,为各类人才大显身手搭建广阔舞台;开展双向挂职,与地方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党建引领、人才交流、业务融合”的全方位合作,帮助干部拓展思维眼界,提升能力素质。打通人才发展绿色通道,开展两年一届的优秀人才评选,推动人才到生产一线中去,把项目实践作为检验人才能力的“练兵场”,让人才在基层摸爬滚打、挑大梁、当尖兵, “墩苗”成长,发挥作用。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江苏省虽不是矿产大省,但作为经济强省和海洋大省,江苏资源能源安全保障、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基础性、公益性、服务型的专业地质队伍,唯有提前布局,抢抓能源产业发展先机,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