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 敢闯 敢干 敢首创
——江苏地质一队创新发展剪影
◎ 王 昕
2023年11月22日,江苏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安全防护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安全研究中心”)智能建造研究基地在江苏地质一队揭牌,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洋作了专题讲座,为安全研究中心智能建造、韧性防护方向发展指明了路径。安全研究中心是近年来江苏地质一队建设的第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也是该队聚力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转型创新发展,归根到底是要由内而外发挥作用。江苏地质一队聚焦“高、精、特、专”地质发展方向,以服务能源资源安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等领域为重要抓手,把创新发展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不断拓展“地质+”“+地质”服务领域,推动地质工作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展,逐步探索从理念创新到技术创新,从表层创新到深度全面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金牛湖地热资源勘查
以创新理念赋能高质量发展
成立于1958年的江苏地质一队,和全国许多地勘单位一样,曾以地质找矿为建队初期的主要工作,先后发现矿产地55处、矿种43个,探明储量的矿种31种,其中石膏矿、凹凸棒粘土矿、蓝宝石矿、岩盐矿、芒硝矿等矿种为江苏首次发现。南京梅山铁矿,铜井金(铜)矿,苏州临湖、南京金牛湖、汤山地热等一批高质量矿产资源的勘查,为经济社会发展、矿产资源科学规范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内生动力转换,地质工作正由传统的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向外部全面支撑服务整个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拓展和转变。传统式的“靠地吃饭”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需要打破地质服务的“思维壁垒”“服务壁垒”,以高质量的供给,催生、引领和创新的地质需求。
“事业发展的动力源,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低附加值的粗放型地质转向高附加值的智慧型地质,是江苏地质一队适应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该队领导班子正在绘就创新画卷。近年来,全队科技创新投入均占年度总收入的5%以上,队代管三家企业均成功荣获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全队“4+4+3”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充实。该队自主开发的集综合办公、财务资产、项目管理、基础党务等为一体的“我的一队”App系统已上线试运行,全队日常工作流程实现一站式办理,数据安全性和操作便捷度全面提升;由岩土工程博士后领衔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咨询团队、省部级专家领衔的地质灾害防治专业团队、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团队等多个科技创新团队实力不断提升;200余项专利、软件著作权,与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建立的多个研究生工作站,在实现创新成果“固化”的同时,也为该队发展持续输出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自主研发的轨道安全监测系统应用于全国多个城市
以智慧担当筑牢地灾防治根基
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江苏地质一队以地质技术筑基,科技创新提智,聚力赋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坚实担负起“守一方水土”的政治责任。2016年,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地质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在江苏地质一队成立,作为南京市地灾防治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该中心一直致力于将地质工作经验与地灾防治要求有机融合,通过运用“互联网+地灾防治”“大数据平台”等新技术,不断提升地灾防治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南京开展地质工作60多年,我们掌握了大量地质资料,对这里的地质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7年来1万多人次的地灾巡查,也坚定了通过地质技术助力地灾防治从人防向技防、智防跃升的决心。”南京市地灾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刘刚说。
2017年,为解决当前地灾防治群测群防人员监测方法简易,部分人员专业性不足、信息汇总滞后等问题,江苏地质一队自主研发了南京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经过数年不间断的迭代升级,时至今日,该系统已经成为服务当地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统筹地灾防治工作的有力助手。2023年7月至8月,受台风“杜苏芮”和“卡努”登陆影响,江苏多地出现暴雨,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在江苏地质一队智慧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南京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更新着全市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信息。而在户外,系统自动定位各技术人员实时位置,规划各巡查路径,300余人次,全市10个区2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拉网式巡查井然有序。“目前,我们已经在南京建设完成近30处地质地灾智能监测站点,初步构建了突发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网络,有效提升了全市地灾防治水平。”南京市地灾技术中心技术人员施威说。
2023年10月,江苏地质一队率先完成南京市全域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及精细调查工作,首次利用激光雷达、三维倾斜摄影等“空天地一体化”的调查手段,完成了1∶5万风险普查,1∶1万精细调查,完成三维倾斜摄影、正射影像、全景影像、地形图测量等600余幅,实地调查各类隐患点、孕灾条件点近万处,有效掌握了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及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影响范围、承灾体等信息,实现了复杂地貌单元中地质灾害的精准高效识别,为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地灾监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自主研发南京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以实干有为提升地质创新能级
依托数十年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和30余万个遍布全国的地质钻孔数据,江苏地质一队大力提升传统地质工作延伸潜力。2011年,“江苏省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江苏地质一队成立,该中心聚焦地下空间安全,基于GIS、边缘计算及物联网技术,在基础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基础上,为盾构掘进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业务提供数据和地理信息能力服务,满足盾构掘进安全隐患管理可视化需求。综合周边环境实时监测技术和盾构施工参数优化控制技术,江苏地质一队隧道工程技术团队研发的盾构掘进安全风险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近十年来累计服务了1386台次、106万环、1400公里的盾构隧道掘进作业,共分析数十亿条盾构数据,推送、处理预警数据2万余条,规避十余起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复杂地层盾构掘进安全隐患智慧管控,未发生一起重大以上事故,有效保障了相关工程的建设及运营安全。2023年6月的一天,隧道中心技术人员李俊午在杭州地铁监测项目部突然收到地铁7号线某自动化监测点的报警信息,该处部分点位的水平位移超过了预警阈值,隧道中心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前往现场核实,经过复测和勘查,确定该处变形原因是地铁隧道附近一处建筑工地基坑施工扰动了土体。隧道中心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处置方案,消除了此次重大工程隐患,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为全国多地轨道安全提供技术服务
目前,隧道中心的轨道安全服务占据全国轨道监测领域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借助‘互联网+地质技术’,集聚创新资源,多专业跨界融合,不但推动全队在隧道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监控咨询领域高质量发展,还带动了全队产业的关联发展,促使传统产业链得到延伸和拓展。”江苏地质一队负责人介绍,全队城市地质工作正在逐步向防灾减灾技术服务、安全风险评估咨询、结构健康监测、隧道与地下工程运维监控、三维地质可视化与工程信息化服务等诸多领域延伸,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也从北京、南京逐步向成都、常州、福州、南通等城市拓展,创新发展的红利正在逐步彰显,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各项产业创新发展的背后,是生产力的解放,全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江苏地质一队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地勘单位、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先进单位、全国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首届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全省机关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等几十项荣誉称号,涌现出“江苏省文明职工”“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手”“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南京市技术能手”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全队高质量发展之路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奋斗之志,山高水长。从老牌地质“铁军”到地质科技“新军”,江苏地质一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中起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奔涌中成长,改变的是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创新发展的决心。砥砺新征程,江苏地质一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给山东地质六队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紧扣“四个走在前”“四个新”,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贡献地质力量。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