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攻坚克难找宝藏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1-16

  ——记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彦庆

  ◎  徐晓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公布2023年度重大发现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石勘院”)油气勘探高级工程师黄彦庆因在四川盆地致密气勘探方面作出的贡献获评优秀研究奖。


  科研成果落地

  2008年,黄彦庆博士毕业,进入石勘院攻读博士后,开启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职业生涯。2013年,黄彦庆开始负责西非安哥拉海域的勘探评价工作。当时,研究区勘探工作存在着油气富集规律不清等问题,他通过3个项目的持续攻关,开展了地震波形聚类分析、地球化学参数评价,并创新了基于地质风险与经济效益双因素的圈闭优选方法,明确了油气来源,建立了动态油气成藏模式,优选出有利圈闭目标。

  这些创新为安哥拉海域的成功勘探打下了坚实基础,得到了中石化及其合作伙伴ENI等国际大公司的高度赞扬。经过3年多的技术攻关,黄彦庆带领团队部署的5口钻井均成功探获石油,累计发现原油可采储量196MMbbl。

  探寻致密气藏甜点

  2018年,因工作需要,黄彦庆调到石勘院四川中心,开始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我国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在2018年已累计申报近8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但由于致密砂岩气甜点分布不清楚,仅少数钻井产量在10万立方米/天以上,得不到规模开发。

  黄彦庆带领团队来到四川中心,通过对大约20口井348米岩心分析,用技术透彻解读了25口生产测试井,在此基础上对须家河组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和裂缝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创新性认识,研发了配套的甜点刻画技术,提出6口钻井重新测试建议,4口井实施后天然气产量均在10万立方米/天以上。

  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2020年,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四川盆地中部东峰场须五段测试获产。为了该气藏能够快速建设生产,2021年,黄彦庆带领团队为其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其间,黄彦庆提出了双物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解决了沉积—砂体展布规律不清楚的关键问题,同时厘清了优质储层发育于钙质夹层之下的形成机制,提出“先钙质胶结,后长石溶蚀”的优质储层形成模式,为水平井轨迹优化奠定了基础。在黄彦庆及其团队努力下,该气藏的规模开发指日可待。

  黄彦庆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使其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不但在西非安哥拉海域和中国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为区域内未来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