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我国南海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整装成果正式发布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1-24

  ◎  本报记者 申文静

  1月23日,我国南海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系统性整装成果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南海及邻区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研究领域立下了又一重要里程碑。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历时25年,完成了我国南海管辖海域11个国际分幅的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实现了对南海基础地质调查的全面覆盖,并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系列丛书》。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地处欧亚、印澳和太平洋三大板块交界,地质结构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边缘海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场和资源接续区,是国际各方关注的热点,基础地质工作十分重要。25年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取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实测资料,填补了南海深海区资料的空白,查明了基本地质要素,编制了基础性数字地质图件,形成了一套基于实测数据的系统性整装成果,为南海关键地球科学问题研究突破,打造边缘海研究国际典范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实测资料,科研人员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南海及邻域的地形地貌、晚第四纪地质、地层与沉积体系、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矿产资源类型与分布、海洋环境与地质灾害等情况;揭示了南海的地壳和岩石圈深部结构,重塑了南海及邻区构造格局,厘清了南海中生代以来的地层发育特征和沉积演化过程,为南海的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重金属砂矿、深海多金属结核、结壳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理论支撑。

  通过系统分析海量的实测地形数据,在南海新识别处海底地貌单元36个、三级地貌类型47类,还系统命名了384个南海海底地理实体,已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公布应用,在我国海洋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研究人员还系统总结了南海环境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发生机制,认为南海陆架与陆坡过度的坡折带地质灾害风险大,容易出现海底滑坡、海底浅层气渗漏等灾害。通过构建类型与成因相结合的海洋环境地质灾害因素分类体系,提出了多项减灾防灾建议,有效支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