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山又绿了 水更清了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2-01

  ——陕西地矿地质工程公司开展秦岭北麓一露天采矿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小记

  ◎  本报通讯员 郭淑娟 王法 冯晓宇

  秦岭北麓一处水泥用灰岩矿露天采矿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日前竣工。陕西地矿地质工程公司通过精心实施该工程,山又绿了、水也清了,并成为当地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工程,为矿山基岩高陡边坡的复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提供了借鉴。

  矿场生态环境治理,是进一步维护秦岭水源涵养地,最大程度修复秦岭山地生态环境,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植被覆盖率,实现植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恢复矿区青山绿水的重要举措。同时,这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治理地质安全隐患,恢复地貌景观,还要开展土地复垦,复绿工程,通过综合治理恢复区域整体生态功能。

  陕西地矿地质工程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立足主责主业,发挥专业特长,将打造行业样板工程作为施工目标,迎难而上、沉着应对,从大处着眼、从细节掌控,经过数次专家论证和现场踏勘,充分利用生态大数据分析,坚持尊重自然、科学修复的理念,最终制订出各方认可的整体生态修复方案。

  地质安全隐患治理施工周期长、工艺复杂。该公司奋力当先、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各项工序有序开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矿场“复绿”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矿区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每年适宜栽植期仅4个月。独特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选苗、种树都要慎之又慎。经多方论证,最终选定周至的侧柏、雪松等树苗。“复绿”过程中,最难的是护土,项目部采用鱼鳞坑的方式,每个树坑铺设50公分细石拌和土加30公分厚种植土。为了最大化保证存活率,矿区内各级平台均铺设有自动喷淋设施,铺设管道逾万米,修建百余立方米蓄水池4座。完整的工序流程、规范的后期养护,保证了修复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和绿化长久性,在复绿的同时,让秦岭自有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之后的秦岭北麓,一棵棵树、一片片绿,一级级平台、一段段挡墙,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