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 地调成果助力牡丹江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牡丹江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周期为2019年-2021年,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项目主要围绕牡丹江市“山水林田湖草”的协调持续发展,一江两岸高质量发展的提质扩容升级,农业旅游资源的特色品牌打造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评价了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协调性,城镇建设发展适宜性、农业健康发展持续性,并开展重大科技问题攻关,为生态保护修复、城市规划编制、特色产业升级等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支撑。同时总结旅游经济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经验,支撑全国城市地质调查工程实施。
掌握了市域自然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特征,查明了市区环境地质条件。牡丹江市区按含水介质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牡丹江市区岩体主要分布于丘陵区。土体主要分布于牡丹江、海浪河等河谷平原区和丘间沟谷区。根据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和地貌类型,项目组将牡丹江地区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区和10个工程地质亚区。
开展了综合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组厘定了6个第四纪地质填图单元,将地貌类型划分为5个大类8个小类,重新编绘了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建立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标准,将牡丹江市主城区50米深度范围内岩土体划分为14个主层、35个亚层,重新编制了牡丹江市幅工程地质图,总结了不同分区上的岩土体垂向结构特征。
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特色农业区土壤养分丰富、环境清洁,富有锌有益元素,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项目组以锌元素含量、土壤养分等级、土壤环境等级、土地质量综合等级4个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
查明了40处地质遗迹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牡丹江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岩土体地貌13处,火山地貌9处,水体地貌5处,岩石剖面5处,构造地貌3处,重要化石产地2处,地层剖面1处,地质灾害遗迹1处,构造剖面1处。
搭建了“一模一网一平台”。在主城区109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项目组选取处理后的1810个标准化钻孔,并结合地质剖面数据,建立了多属性的三维地质模型;在现有33个监测点的基础上,部署了市域及重点区生态地质遥感监测,新增58个土壤监测点,10个地下水自动监测点,10个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点,逐步构建了牡丹江市地质环境监测网;搭建了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包含数据管理、分析评价及共享服务3个子系统。
促进了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项目组建立了牡丹江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分层评价体系,将牡丹江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为三层;选取5个方面15个指标构建了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层评价体系;探讨了地下空间结构精细探测有效地球物理技术方法,选择8种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精细探测工作,形成了适用于牡丹江市城市地质调查的最优探测方法组合。
总结了旅游经济城市地质调查经验模式,实现了成果应用转化。项目组从“顶层设计、联络机制、应用转化”3个方面,探索形成了旅游经济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模式,围绕牡丹江市农业旅游资源特色品牌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协调持续发展、一江两岸建设提质扩容升级这“三个导向”做好顶层设计;项目编制的《牡丹江市地质资源与环境图集》《牡丹江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手册》等多项成果,有效支撑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等工作;施工4眼探采结合井,解决了村办企业、村民吃水用水难题;富锌土地成果推送至宁安市农业农村局,助力打造富锌农产品;制作了“镜泊湖”科普视频,并上线新华网播出,与编制的《牡丹江市地质遗迹图集》一并推送牡丹江市政府,支撑了第四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助力牡丹江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佟智强)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