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全球岩溶科技创新合作倡议发布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4-19

  ◎  本报记者 刘烜 通讯员 苏橹萱

  4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岩溶与气候变化”国际培训班暨中国-斯洛文尼亚(中国-中东欧国家)岩溶科技创新合作半月行开幕式在北京举行。

5.jp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苏岚、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海洋权益司)副司长范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高翔、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主任彭轩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5.jpg

  开幕式上,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发布《全球岩溶科技创新合作倡议书》。来自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土耳其、印度尼⻄亚和中国的学者共同签署倡议书,并倡议通过岩溶关键带与气候变化研究、岩溶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岩溶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岩溶地质遗迹保护以及岩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合作研究,共同实现岩溶科技创新发展,共同推进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5.jpg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专家聘任仪式,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斯洛文尼亚岩溶地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分别向外籍专家颁发聘书,旨在通过推动国际合作团队建设,培养岩溶地质科技中⻘年人才,带动岩溶科技创新合作发展。会上,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主席汪发武教授,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程海教授,分别围绕“气候变化下的岩溶区防灾减灾”“岩溶记录与气候变化”等主题作主旨报告;来自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土耳其等国家岩溶领域的知名学者围绕各自科研重点、最新成果及创新合作需求进行学术交流。

  据悉,本次国际培训班暨中国-斯洛文尼亚(中国-中东欧国家)岩溶科技创新合作半月行开幕式是中关村论坛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同‘新’结”(China-CEEC InnoShare)2024年的首场活动。其中,国际培训班为期14天,将在北京、武汉、桂林开展培训,分室内培训和野外实习两种形式进行。室内培训将以岩溶水文地质研究、岩溶水生生态系统、岩溶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岩溶地质遗迹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内容;野外实习将结合水环境治理、岩溶水资源监测、岩溶地质遗迹保护等内容,系统全面介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岩溶科技创新工作成果。

  来自20个国家的40余名驻华使节、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